虽然马云个人在阿里巴巴总体股份中占比不高,但他拥有所有内部人的投票代表权,而这支创业队伍成为企业事实上的内部控制人,把马云个人7.4%的股票权限放大到51%以上。
马云采取了平衡术、分身术、明星术、动态术等4手法来掌控阿里巴巴。
平衡术:阿里巴巴双市场创业 部分创业企业及企业家,把资本市场当作提款机,把PE/VC当作不懂公司与市场的傻瓜来借助。
而阿里巴巴集团的创业是面向行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双市场运营。
马云成为踩跷跷板的人,一头是产品市场,一头是资本市场,而支点就是控制权。
第一,电商市场创业。
阿里巴巴集团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市值约700亿USD的生态型社会企业,成长速度很惊人(其主要事件见图2)。
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新手网、阿里互联网银行等一系列事件,使阿里巴巴生态业务发展趋势愈加猛。
第二,股权资本市场创业。
阿里巴巴让人眼花缭乱的股权筹资,以较小比率吸引巨额资金,以独有业务优势维持资本选择权,为产品市场经营持续注入资金而加速业务增长。
表1体现了阿里巴巴集团14年筹资的状况,从图2也可以看出2002~2003年、2005~2006年、2009~2010年、2011~2013年是阿里巴巴提高的重点年份,也是公司筹资和股权变动的主要节点。
其实,资本市场与电商市场互动非常难,但马云做到了:阿里巴巴每跨越一个台阶,主如果依托筹资来达成的。
马云不只为企业们构建起电商平台,也为股东们缔造了电商投资平台就像个投资公司一样。
而要平衡资本市场与电商市场的支点(控制权)就更难,但马云同样做到了。
重点缘由是马云对阿里巴巴集团业务跃升的机会和筹资的份额把握到位。
譬如淘宝网的设立是2003年,主如果由于eBay的凶猛入侵和非典改变了民众的购物习惯,这两个要紧原因聚合在一块形成了淘宝业务拓展的绝佳机会。
马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而在淘宝网站建设立的第二年,当令引入第三轮筹资,但将第二大股东的股权份额控制在20%左右,对自己控制权完全不可以构成威胁,这体现了马云深厚的平衡能力。
分身术:阿里巴巴股权结构化 阿里巴巴股权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但都是数字变化,而不是结构性变化。
阿里巴巴股权结构包含三类:雅虎所代表产业资本使之具备网络+基因,在网络+行业获得足够号召力;软银所代表专业投资资本使之防止管理干预,创业团队具备足够灵活度;马云及管理团队是人力资本,使之具备足够积极性和内部人控制力。
公司控制权是所有者股份权、内外部信息权、股东们交流权、契约化安排的综合体。
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股东身份、内部控制人与所有者间的信息对称等,使马云集内部控制人的代表者、两大投资机构的内部代言人、三类股东的协调人、四大股东权益的授权人四重身份于一体,并且分身有术,没产生角色冲突。
第一,他是一支创业队伍的代表者。
马云在创业队伍中具备相对优势,他一手塑造出团队,同时依托其奠基人的先行优势和人格魔力,虽然他总体股份比率不高,但拥有所有内部人的投票代表权,而这支创业队伍成为企业事实上的内部控制人,把马云个人7.4%的权限放大到51%以上。
第二,他是两大投资机构的内部代言人。
软银因投资广泛,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IT公司拥有多数股份,虽有专业投资的专业影响力,却没精力顾及阿里巴巴,急切需要在阿里巴巴探寻代言人;雅虎一直处于自己难保状况中,产业资本也没办法发挥产业规则影响力,更需要在阿里巴巴探寻代言人。
因此,专业资本与产业资本全部成为事实上的财务投资人,非常难产生专业投资人、产业投资人容易见到的控制权争夺。
第三,他是三类股东的协调人。
作为产业投资者的eBay想出资回收阿里巴巴的股份,而且专业投资者孙正义面对eBay开出的价格也非常心动。
在这个重点时刻,阿里巴巴集团和另外一个产业投资者雅虎签订策略合伙人关系,雅虎获得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除去软银以外的投资者都退出了。
最后,他是四类股东权益的授权人。
股东具备所有权、处置权、分配权、控制权。
软银、雅虎和创业团队在拥有事实上的所有权的同时,把资产的处置权、收益的分配权、决策的控制权等四权全部授权给了马云。
明星术:阿里巴巴最高话语权 面对公司业务成功经营所产生的庞大现金流与资本成功经营所产生的增值和扩张,海量人会去争夺分红权、处置权,但马云却选择了话语权。
尤其是依据2005年雅虎入资阿里巴巴集团时签订的协议,5年后即2010年董事会结构和投票权的变动会使马云及其团队控制权旁落(如图5),但最后雅虎却选择不可以使该权利,没实质增派1名董事会成员,仍然保持原来2:2的四人董事会结构。
重要原因是怕内部不配合影响阿里巴巴集团价值,这从侧面彰显了马云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力。
企业内外部的信赖决定企业效率,也是企业规范的根本,就是大家常说的哪个说话好使。
这不是靠股权比率等法定权限所决定的,这是全体利益有关人的人心所向决定的,马云的股权掌控就是成功塑造人心术。
第一,马云为信赖持续增加谈判权,架构规则明星。
软银投资于阿里巴巴集团是有控制权担忧的,没把孙正义的担忧上升到科学规则谈判与构建,由于马云还没谈判能力,只有热情、执着、团队和B2B智慧。
孙正义本来计划投资3000万USD占阿里巴巴集团30%的股份,马云只让他投资了2000万USD,马云及其团队拥有更多利益,这个时候马云由于全球网络泡沫而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开始具备谈判能力。
马云2003年会秘密筹办淘宝网,也主如果遭到孙正义的触发。
C2C平台和B2B完全雷同,孙正义建议马云进入这个当时eBay全力在中国发展的范围。
马云深知资本权力,在自己谈判力还不算特别强大时,要采取不文明方法来达成文明的目的。
因而淘宝让马云具备了与资本的交流谈判权。
最后,马云在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的这次股权变动过程中,通过协议模式以规则模式达成控制权: 一是股票权和投票权离别。
雅虎持有阿里巴巴40%的股权,但只拥有35%的投票权,多余部分投票权归马云团队所有,此条约有效期至2010年十月。
二是董事会席位倾斜。
阿里巴巴董事会的四个席位中,马云团队拥有两席,作为大股东的雅虎只有一席,软银也只有一席,到2010年十月,雅虎才有权获得与马云团队数目相等的董事会席位。
三是在2010年十月之前,在任何状况下,董事会不能解除马云的阿里巴巴CEO职务。
第二,马云以人治持续增加领导权,架构企业明星。
公司治理中外部机构投资者的股票持有率超越60%,对于开创者种类公司来讲并不稳定。
百度李彦宏的一句话表述最适合:不要随便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无人会乐于助人。
阿里巴巴在创业阶段,大笔筹资非常难有明确的用法计划,加上大肆扩张市场,在国外设立多个办事处,使得它需要靠个人能力来替代系统能力,才能保护股东利益。
作为个体户云集、缺少明确分工的新兴网络公司,需要平衡个人或小集体或者说外部不参与公司具体业务投资者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只有领导力最强的人才能让大伙都认可业务、理念、文化,形成协同效应。
2010年十月雅虎增派董事会成员事件,验证企业领袖力量的价值。
马云曾说过:(美国雅虎)即便派十个董事进去,不还是根据正确的事情做?你不派董事进去,我也会听你有没道理,假如没道理,一万个董事都没用。
最后,马云以个人持续增加资本化,架构社会明星。
公司是所有者的,企业经理人只有拥有社会资源整理能力才能与大股东们联手进步。
马云把个人品牌缔造为阿里巴巴的资本,成为上下游顾客责权利代表人。
马云品牌运作很成功,甚至马云品牌声誉一度高于阿里巴巴。
假如股东们让马云下课,马云会瞬间带走大多数优质顾客。
马云为什么还缔造创业英雄品牌呢?这是马云另外一种影响力,就是对PE/VC的凝聚力和缔造营业额能力。
假如马云下课或股东撤资,以马云在私募股权范围的品牌,可瞬间完成巨额筹资。
当然,阿里巴巴所服务的顾客也是创业人士,马云塑造的品牌形象也能对顾客们产生亲和力。
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图腾与精神导师,他在阿里巴巴的地位无人能替代,他对企业的掌控力甚至无需靠股权来支撑,可能这才是阿里巴巴一直没被资本方左右是什么原因之一。
正如易凯资本CEO王冉所言:阿里巴巴有马云太深的烙印。
目前马云对企业的控制,更多靠一种人文的东西,靠一种精神领袖的影响。
以后或许会让马云色彩淡化一些。
阿里巴巴的文化也会不断演变。
对于马云来讲,传奇比控制更要紧。
动态术:阿里巴巴成长规律性 一家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转型阶段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这才是资本策略与治理结构的规律。
马云的股权掌控动态处置,适应了这一规律,合适阿里巴巴成长阶段性,对所有利益有关者所创造的价值印证其有效。
雅虎和软银都是职业股东,具备治理结构与资本策略设计与预防能力。
马云的企业家精神感动了他们,使他们没破坏马云的股权掌控术。
创业阶段:股权规则保护开创者控制,完成创业人资本化。
从马云及其团队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演变来看,开创者对于企业投注了不少的精力和心血,他们不是像职业经理人一样,而是像爸爸妈妈对待我们的孩子一样,尽心尽力。
开创者及其所创立的公司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财产关系,由于财产是可以在市场流动的,更不是开创者的控制权关系,由于控制权没办法逃脱自然法则。
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东们,软银也好,雅虎也好,都是充分尊重这一规律,因此与其说是马云的股权掌控有术,不如说所有股东们的股权掌控有道。
开创者的行为、品行和操守与公司内部学习、决策和行动体系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体系,影响着企业怎么样接待顾客、怎么样开发商品、怎么样管理水平和生产、怎么样管理人才和步骤规范等重大问题,但这类原因还在以潜规则的方法存在。
开创者的选择、资源和标准与公司外部引进、买卖、互动体系所形成的企业品牌体系,影响着企业资源和要点的来源、选择、评价、用和异动,但这类原因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优势。
开创者的决策、传递、实行、预算、纠正和勉励等,面对各种营运管理环境所适应的年度运行体系和与目前团队的匹配,好像被风格化、艺术化、个人化了。
成长阶段:股权规则保护绩优者控制,完成内部人组织化。
阿里巴巴集团在2005年~2010年高速成长阶段,企业股权规则全部保护那些绩效出色者,哪个有绩效资源,权力向哪个倾斜,甚至可以说企业被绩优者控制着。
马云在这个阶段,引进曾鸣教授、推进创业团队复合成长等,都在推进内部团队的个人风格成为组织力量结构、资源结构、业务结构、运营步骤、人力资源规范、企业文化体系,也开始修正着马云个人在创业阶段所订立的潜规则。
成熟阶段:规劝规则保护投资人控制,完成企业的社会化。
单一治理主体和内部人控制都陷入绝境:股东治理,开放股东结构,最后陷入股东冲突;董事治理,打造法人治理,最后陷入决策冲突;职业治理,打造领导体系,最后陷入忠诚冲突。
马云已开始意识到这类,他高调辞职CEO职位,也是适应这一趋势。
伴随阿里巴巴作为商业帝国的崛起,作为CEO的马云,为顾客、职员带来无限福祉的同时却给股东们带来不安,这也是目前和将来阿里巴巴将要面对的问题。
阿里巴巴将进入资本策略与治理结构的离别大道,融入全球公司股权掌控的普世出色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