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不要低估人类对占实惠的欲望与执着。
01 把握不住的底价营销
1、又有火锅店被吃垮了
今年6月 ,一则可怜又可笑的新闻刷了屏:一家成都的火锅店为了吸引客流,推出了120元办会员,就可免费吃一个月火锅,的营销推广活动。
结果,这家火锅店活活被买家吃垮了。
读sir本以为这么作的老板只此一位,哪个知这个月,徐州一家火锅店却重蹈覆辙。
坐落于徐州闹市区的蜀征侯老火锅富国街店,为了庆祝即将来临的周年庆、品牌总部20周年庆与新店马上营业,在店内推出了促销活动。
买家仅需花59.9元,就能办理一张吃货卡,并免费享受两个月的火锅大餐。
结果活动刚刚举办了7天,火锅店就顶不住重压直接闭店了。亏损了40多万不说,还在活动实行期间,被买家接连投诉。
最后甚至落了个不真实宣传的坏名声。
2、餐饮大佬都遭不住这么作的
对不少餐饮企业来讲,优惠、降价等系列价格营销对吸引新客户,唤醒老客户都有着很好的成效。
而且从买家的角度来讲,底价、免费等字眼也有着一种神奇的吸引力。
不止是大爷大妈,占实惠是普通大众都有些一种心理欲望。
美国披萨连锁品牌达美乐近期就在俄罗斯推出了一项仿佛天上掉馅饼的大力度活动:
从8月31号开始,只须你在身体任何显眼部位纹上一个达美乐logo真的纹身,并且在社交互联网facebook、Instagram或俄罗斯当地的VKontakte晒出来,打上#dominosnavsegda的话题标签。
就能获得达美乐的认证证书,可以在100年里每年免费享用100个披萨。对于战斗民族来讲,这好像不是问题。
很多俄罗斯用户开始在社交互联网上展示他们的纹身:胳膊上、脚踝上、脖子上,图案不止是简单的logo,还有各种夸张的披萨花纹。
达美乐也没想到,为了不收费的披萨,战斗民族这样踊跃。
这也直接致使原本计划持续到十月31号的活动,仅仅持续了5天就匆匆结束。
可见,地主家即使有余粮也经不起这么糟蹋啊。
02 被歪曲的价格营销
其实价格营销在商业上是一种非常常见、并且可以在短期内起到成效的推广方法。
但因为餐饮市场角逐的日趋计划,不少餐饮企业为了在角逐中占据有利地位,开始在价格营销上走火入魔。
底价营销并非万能的,在周星驰主演的喜剧《食神》中,就有底价牛丸反而不受买家待见的情节。
不少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角逐时第一想到的,不是提升商品水平,更不是健全买家的就餐体验。
而是一味地打价格战。
如此虽然或许会在短期内获得很多客户,却根本不合适长期进步。一旦活动力度降下来了,占惯了实惠的买家自然不会再来。
这种自杀式的底价营销总是是创造了不真实兴盛,忽视了长远利益。为了营销而营销,最后损害的只有自己利益。
而且价格战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进步,总是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一位业内人士觉得:恶性底价角逐总是是致使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价格那样低,不想亏本就只能在本钱上做手脚。
03 底价营销真的是必死局?也未必
1、互补性组合定价方案
所谓互补商品,是指只有相互配套才能被消费的产品。
在互补品中,价值大且使用年限长的产品为主件,价值小寿命短且需要常常购买的产品为次件。
互补品最典型的定价方案,是将主件定以底价,以大大增加商品的角逐能力;而对次件定以高价,以弥补主件底价所损失的价值,并使整个商品组合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譬如博士伦眼镜为了推广隐形眼镜,便故意将隐形镜片的定价放的非常低,并多次降价。
买家为了贪实惠购买了隐形眼镜,但随之也需要购买一系列的消毒液、清洗剂、贮存液等,而这类主件消费的补充品被定以了高价。
小米手机也是这样,雷军过去在发布会上说,小米手机的硬件收益不到5%。
虽然小米手机硬件没钱赚,但以此构建起来的小米生态链却是一笔很好的交易。
同样的道理在很多餐饮品牌中也有出现。
譬如快时髦餐饮品牌绿茶餐厅在做外卖时,就故意将招牌菜面包魅惑减少价格。
买家为了凑齐起送价,自然就会点一些其他的菜。
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才是生活赢家。
2、换一种呈现方法
同样是做营销,但肯德基、麦当劳如此品牌总是不会直白地降价,而是使用折扣券的形式。
由于比起简单暴力的直接降价,折扣券更容易让买家在心理上形成应激机制。
再加上而今不少餐饮品牌都有自己独立的线上平台,譬如公众号之类的。
如此的社交媒体是买家日常必不可少的一环,每当他们看到名目海量的折扣券和app时,就会产生一种有实惠不占白不占的感觉。
每看一次和再看一次的过程,都会无形中加大这种的消费倾向和品牌感知。
这是单纯的降价办不到的一点。
还有就是,折扣券能让买家在实质支付中导致价格失敏,持续刺激买家。
大家不难发现,麦当劳等速食的打折政策常常会结合自己的销售状况进行更新。
譬如一份麦乐鸡套餐店铺18元,折扣券可能这周会把价格设为14.9元下周又设为15.9元,或者搭配饮品、小食等副餐。
这样变来变去,买家对折扣券上的价格猜不透,干脆就不去猜,只用坚持一点用折扣券会比店铺实惠,就好了。
3、千万不要超出底线
近期由拼多多引发的,买家对底价商品的讨论很火,甚至催生出了一系列对消费降级的深度考虑。
但事实上,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买家已经不可以容忍低廉且劣质的商品了。
大伙还是秉承着贵的东西除去贵,其他的什么都好;而实惠的东西除去实惠,其他什么都不好。的原则在看待事物。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针对这种现象发文称:底价营销不可以突破商品水平安全和拒绝售假两条底线。
对餐饮经营者来讲,价格营销只能作为一种方法,但绝不可以成为保持餐厅经营的唯一方案,如此做,最后不过是害人害己的自爆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