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80年左右的新一代已经掌握站在前辈肩膀上接过商业大旗
□ 记者 陈楠
李浩:易才集团总裁
2000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在校期间即不断尝试各种创业。毕业后曾在卓越网和智联招聘工作,2025年从后者业务中剥离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务,成立易才集团,担任总裁一职到今天。截至现在,易才集团拥有70家分公司,200多个网点,是国内实质经营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公司,并计划于2025年上市。
不断重复的创业人士
2025年的博鳌平台上,房产大佬任志强、潘石屹应邀出席年轻人创业力梦想平台,李浩作为年轻人创业的代表端坐旁边。李浩的身份是易才集团总裁,管理着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公司,出生于1979年的李浩在老潘和任大炮身边看上去泰然自若。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收获了一批商业英雄,也勉励着新一代迸发更大的创业冲动。李浩自1996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就开始写起了我们的创业史:大1、大二时开办中国最早的环保协会之一,并参与打造启航学校,大三开始接触ChinaHR.com,为IBM等知名公司初次成功地在国内提供校园招聘服务。他说:我觉得勇气是创业的要点之一,人总要做点啥事,不要怕风险。
不论含蓄内敛还是锋芒毕露,新一代的创业经验同样混合着果敢与冒失。凭借校园招聘中捞到的第一桶金,李浩又拎着旅游包、拿着两本样书开始了我们的教育图书出版事业。在外地和老道的民营书商谈合作、住每晚十几元钱的招待所,是李浩对自己19岁的最深记忆。尽管也曾拿到几十万的预付款,但因没出版经验与缺少专业的合伙人,李浩的此次创业以夭折告终。毕业后,他又舍弃了稳定工作,每一个月花200元钱在大学生宿舍租房住,以便闯荡江湖。
目前回想当年的壮举,李浩笑着说只可以用折腾来形容。但他觉得:首次、第二次不成功不是坏事,我在其中培养了一种商业直觉,一旦在某一次的尝试中把握好这种直觉,就会进步出一套好的商业模式,达成创业的想法。
动荡一年之后,碰了一头包的李浩选择重新到企业潜修。他最开始进入到卓越网,两年后到智联招聘做总裁助理,主要工作是培育人力资源的新业务,其中就包含人力资源外包。
一次次创业积累下的商业嗅觉让这个24岁小伙子又开始蠢蠢欲动。李浩发现,全球范围内,人力资源都正在越来越超越物质和金筹资产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我感觉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一定要向企业策略伙伴和价值增值伙伴转型,那样它就必然要加大职能的集中和方案的整理、优化。李浩剖析到,如此看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这种转变的重点。
当时,欧洲和美国已有60%80%的企业选择将人力资源工作外包出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海量的劳动力,都使其拥有超越欧美人力资源市场的潜力。数字显示,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12万,2025年达到611万,同时,2025年全国新增就业职位850万个,今年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全国也有约1200万个新增职位。在一步步与国际并轨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也在不断产生并扩大对人力资源外包的需要。
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见地,看准行业将来十年、二十年的进步方向。李浩说,我在其中看到了强大的需要和丰富的末端人力资源,少的只不过中间成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我在那时还觉得,高等教育的普及也将带动中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其中一定就有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内容,这也将是我创业的机会。
窥见了行业将来的进步方向,李浩将人力资源外包业务从智联招聘中剥离出来,于2025年成立了目前的易才集团。因为本身这项业务与智联招聘的主营业务没太多关系,剥离过程非常快就完成了。
2025年1月,新《劳动合同法》千呼万唤始出来,如李浩在5年前预料的那样,在社会和企业层面推进了用工机制的规范化,更是给易才的进步送来了一朵筋斗云。
五年计划
决定创业时,李浩在人力资源外包行业还处于初学阶段,但他就计划一猛子扎进这片蓝海,在水里掌握游泳。但这个不断重复的创业人士已经不再是年轻气盛的剽悍生活践行者。我感觉企业管理不光要有宏伟的想法,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务实。他说,成功不是一时冲动就能达成的,而是要有理有条,看准行业的掣肘点,天天脚踏实地的做下去,用每个细节堆砌起长久的成功。
李浩发现,顾客们期望有一个全国性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提供商,可以在不同区域满足顾客各分支机构的需要。当时,该行业中的企业都还只不过松散网盟,没一家可以达到顾客的需要。由此,易才自成立就一直在国内扩大经营互联网,为顾客提供P2P的服务。为保证企业有理有条的进步,李浩将企业的前15年概念为进步阶段,并为此制定了3个五年计划。
此后几年,缜密的布局为易才带来了寰慧投资和华威国际两轮共计1800万USD的风险投资。易才在其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之时建成了70家分公司,200多个网点,每年的业务增长率都在300%以上。
去年下半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过去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需要较大的企业出现裁员状况,不少同行感到担心,李浩却从中看到了新的进步前景。中小角逐者会在危机中淘汰,大家可以通过很多投入把竞争优势塑造得更好。依据顾客在危机中变化的用工需要,易才推出了不少新的商品,也拥有了比以往更多的顾客。李浩将它总结为:站位靠前,把自己放在风暴中心的安全地带,把握住机会。
李浩可以带领易才攻城掠寨,不能离开几名拥有多年创业经历的前辈鼎力支持,其中最著名的是原惠普中国三大开创者之一的郝永泉。不同于老一辈在实践中的艰苦探索,新一代创业小将们已经掌握和前辈并肩作战。
身为1980年左右生的小年轻,让这类老江湖坐下来听完我们的创业计划并参与其中,好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李浩却向记者笑着扳起了手指:第一,要让他们认可你的愿景和目的,我告诉他们中国的人口不少、经济进步非常快,变化性非常大,肯定能做出一个中国当地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出来。然后事情就如此开始了。
扳起第二根手指的时候,李浩的讲解就非常简单了:给大伙优渥的收入预期。
2025年,易才就开始推行创业期奖励计划,到现在一直在越来越兑现。下一步,公司马上上市了,还会有一个期权计划,也会越来越兑现。李浩说,目前,大家不少人都成了百万富翁。下面就是要培育千万富翁。
当然,日子并不总能和想象一样顺风顺水。易才也有过几个月发不出薪资的窘境。当然不是靠几个口号、几次演讲就能度过困难时期的。李浩回忆说,我那时天天都和他们一块工作,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会议室里,激情澎湃地为职员勾画将来职业生涯的蓝图,给他们目的和热情,与强烈的信心。大伙从刚开始就掌握互相尊重。
后来在易才一帆风顺的阶段,李浩也一直把扁平式管理模式当做第三件秘籍。公司进步到每一个阶段,都会邀请比我更专业、经验更丰富的人来做各种工作,我最大的任务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创造一个民主的环境,让大伙各自发挥所长。从刚开始我就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而不是让自己比他们做得更好。李浩拒绝承认这是老一辈眼中的偷懒,我需要自己以身作则,该是CEO做的工作,我都会做好。每一个阶段都有主要问题,把非常重要的几个解决了,后面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不少和李浩一块创业者回首过往时总会唏嘘不已,倒是李浩本人轻松自在的告诉记者,感觉过去6年只不过眨眼一瞬。我想自己是一个喜欢瞻前但不喜欢顾后的人。他说。在去年金融危机最紧急的时候,李浩还去美国游山玩水了一趟,不少人都夸我心态好,我是面临多大的挑战都要正常作息。从创业到今天,我周末都极少加班。
当然,也正如另一名创业小将MaJoy总裁茅侃侃所言;玩不可以傻玩,消费要和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李浩的某次出国,又给易才带回了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顺便拟定出了易才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目的:团队要有更好的国际化视线和更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危机中挖掘顾客需要,培育出更多的行业增长机会;不断革新,保持高速的进步水平。
2025年,李浩要早于其他小将进入而立之年,这也让他有了全新的创业理念:我愈加认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和海外的商业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不少企业家都在这么说,但李浩感觉他这个年龄段的人做起来会愈加轻松,由于大家一直在中国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比老一辈有更多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