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烧烤  餐饮  创业投资  家居  创业项目  互联网创业  智能  创业赚钱项目  企业管理  小程序创业模式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创业开店 » 正文

证大金服:《中国经营者》专访证大戴志康:“跨界投资人”再出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9  作者:酷有拿货网  浏览次数:582
核心提示:戴:因为我的职业起步是做投资,投资都是对以后而不是对过去。...

戴:由于我的职业起步是做投资,投资都是对将来而不是对过去。过去好的东西,价格都在那儿,只有对将来的东西,大伙评判弹性会很大。你需要有本事可以对将来看好,但当下不如何让人看重的,那肯定是实惠的,所以做投资家要永远对将来进行考虑。考虑多了就慢慢成为一个哲学问题。我在人民大学学金融,在清华五道口学的也是金融,到了上海2000年前后我到复旦学了科技哲学。由于在投资界待久了,我发现伟大的投资家都是哲学家。

刘:从金融到地产到文化艺术到大健康,你在每一次跨界的过程当中,你判断的基准是什么,怎么样选择落地的抓手?

刘:那你在2015年当时彻底地舍弃掉房产范围,当时你是感觉到了大势中的什么东西,让你很坚定地做出了如此一个决定?

戴:有客观和主观。客观是过去我在房产这个行业玩心太重,作为企业家我要回到我可以发挥和体现自己价值的新的场景。主观上就是自己感觉我不可以就如此吧,想当年也是跟目前商界那些一线品牌一块起步的,人家做得那样成功,自己那样地不成功,我是否还要折腾一点让他们想不到的东西,将来再回来。所以必须要探寻将来。

刘:目前我看到证大的介绍中,你的布局中有金融投资、文化艺术、大健康。在这类范围当中,你目前个人时间精力用得最多的是哪一块?

大健康产业需要有科技做抓手

戴:真的要走向一个将来产业,最好轻装上阵,干一件事。

刘:那你感觉下面做的,你的出路在哪儿呢?

刘:所以目前你在古时候科学智慧宝库中乐此不疲地汲取养分。

戴:事实上我一个人的出路,我已经在几年前想了解了,就是要做大健康产业,要做自主研发的科技。这就是我三年前已经开始布局的,大健康背后要有硬的抓手:科技商品。生命科学的源泉在哪儿?我觉得生命科学最伟大、效果最好的来源是中国的中医。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里面蕴含着将来的科学,并且会对整个科技革命中有来新的推进。

戴:学习不止是我一个人学习,我找到了在这个范围里面有收获的一批科学家。

刘:所以我发现其实你是左手投资右手实业,在有一些范围你自己就参与进来了,互相学习。苏院长,听到目前你对戴总目前在干什么的疑问慢慢解答开了么?

小资金撬动大市场

苏:我大概了解戴总近期在忙点什么或者在考虑点什么。他觉得大健康里面有不少科技的内涵,可能这也是他现在着力去做、去推进的一件事情。这个我感觉也非常有新意,给大家整个国学的进步,给大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开辟了新的范围。

刘:2011年,戴总你力排众议,第三投资了连环创业人士,喜马拉雅FM联合开创者余建军。2013年,喜马拉雅FM正式上线,现在喜马拉雅FM拥有4亿手机用户,在2018年完成最新一轮4.6亿美金筹资后,估值超越200亿元,处于国内在线音频市场的第一梯队。在投资喜马拉雅FM的过程中,你遇见了什么机会和挑战呢?

戴:事实上我职业生涯27年只有前9年是纯做投资,我想做一个创投家,自主创业和投资合在一块做,到肯定时候我会投到一个集中的地方来,然后自己经营进步如此一个产业。我做喜玛拉雅中心房产的时候,我就感觉大家不可以落下那个年代虚拟空间、网络、电商这类代表,所以我就去投了一个喜马拉雅FM。

戴:来自于我,我把他找来。

刘:这个创业的想法来自于你还是来自于余建军先生?

刘:为何你感觉他能做成你心中的这个虚拟空间呢?

戴:他已经创业做了好几样东西,虽然不如何成功,但他是一个连续创业人士,一个屡战屡败还继续战斗的人。而且他比大家年轻,又是科技界的人,而我只不过一个有想法的房产商,所以必须要找到如此一个团队,去达成我对于网络虚拟空间的梦想。但最后他们做的可能不是我所想的,他们走了他们的路,我全力支持,不干预他们。

戴:刚开始我想做的是虚拟空间,类似目前人工智能AI如此的想法。

苏:跟你的设想还不太一样,可以告诉大家当中的差异在哪儿么?

苏:过于超前了。

戴:推进这个需要更大的投资,可能要熬更长的时间,感觉撑不起,所以就立刻转型,从网络转向移动互联、手机互联,做面向用户端的商品服务。所以想到了做语音,它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就是随着性。大家在做到三亿用户的时候,大家总共投资用掉5、6个亿的现金,同年代那些做视频网站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已经进来了,而大家才几个亿。这个就给大家这类资本相对比较弱的人一个机会进入。投资选择也要有如此的匹配,找到巧劲。

戴:这5、6个亿是在7到8年里面用的,不是一年里面用的。

刘:不敢跟大佬聊天,王健林说1个亿是一个小目的,戴总说5、6个亿是一个资本比较弱的状况。

刘:其实它的投入是很小的,特别是相对那样大的用户量。

戴:对,作为一个大平台,没一个平台不是投资几十亿几百亿来做的。

戴:对。

苏:所以你还是用一个比较小的,相对比较少的投资,获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出。

创业人士要大方有牺牲和包容精神

刘:我听说的故事是,在余建军先生前几次的创业过程中,仿佛你也一直都投资了他?

刘:那个时候是由于你找不到别的团队,只能投他了,还是说你感觉他身上有成功的特质和基因?

戴:不是,我对他是投了两轮,但之前他有别的创业。

戴:更不是,我做投资不是到处分散投资,我看准了一个方向就走到底。这个人假如没被否定,他做错了眼前的事,没关系,再做。由于本身大家要插进来做网络,这过程中是要试错的,没任何事情是一下子成功的。特别是跨界,所以要有一点弯路,允许试错。不要想着只须成功不要一点错误,没如此的生活。

刘:那作为一个投资人,在选择你的这类投资标的的开创者的时候,你很看重他们身上的什么特质?

苏: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亲兄弟明算账么,从管理学的角度你在刚开始不也是要把权责利分了解么?戴:那也不完全,大家创业的时候我是大老板,我占股65%,他们占30%多,但后来慢慢退出。我感觉这个团队非常有领导力,他们能领导这个企业,那就让他们来领导,做大股东。

戴:第一创业人士要大方,不要斤斤计较,虽然做企业做经营要讲究,譬如细节的管理,但我会感觉一个人假如可以根据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事情,那样这个人可用。

刘:那除去大方以外呢,创业人士还需要有哪些特质?

戴:当然所有创业人士还需要有牺牲精神、要有包容精神,不一样的行业需要也不尽相同。

刘:还有一块,是在文化艺术范围当中,你塑造的艺术品交易网站叫做喜马拉雅艺。其实近几年不少人也在尝试做平台,但几乎都是风声大雨点小,极少有人可以做出来,好像到现在为止还没。

投资艺术品更重视文化传播的成功

戴:这是一个大的难点,不是随便能做的,特别是它的非标准化、它的价值评估方法,所以我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也是携带战战兢兢,不要花特别大的钱来乱搞,就是慢慢来。

刘:我的感受是,你好像在用一种金融的方法在做它,包含看到你做的一些指数,是否用你金融学的背景,以一些量化的数据把这类艺术品非标的东西去表达出来?

苏:目前也有不少这种艺术品交易网站,其实做得并不好,也没什么买卖量,鱼龙混杂。

戴:对,是的。

戴:不少艺术品交易网站都还停留在工艺品、底价值的层面上,越跟物质靠得近的就越容易评估。越是精神价值、艺术价值越高的东西越难评价。

刘:但你想做点难的?

刘:它大概成为艺术品范围中的另一个喜马拉雅FM吗?

戴:对,我想做点难的,这需要需要对金融买卖和对艺术价值同时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上网络的办法,才大概把这个事情做成。

戴:大家还在艰难的孕育过程当中,还没真的出生成为一个壮男儿。

刘:但你对它的愿景呢?戴:我对它的期待不是商业的成功,而是说文化艺术传播的成功。从商业性来讲,它不是一个大产业,就是你全垄断了,这个产业也不算最大。

戴:一个兴趣喜好的进步,把过去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和追求有个交代。

刘:你不是把它当买卖,而是当你兴趣喜好的延伸?

牛市里面要傻一点

刘:大家了解戴总你对二级市场很地关注,据了解去年8月份你就开始呼吁可以去买入了,那对于后续进步你如何看待呢?非常想听听你的解析。

刘:大家再替观众朋友提一个小问题,大家看到郭广昌先生在绿公司年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3000点的时候你该贪婪,股市6000点的时候你该恐惧。那以你在金融界的专业经验,你对顶部有没一个预判?

戴:我从资本市场的创立就开始参与了,创建资本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开的一个小口子。即便在市场经济年代允许炒股也是在整个大金融市场开的一个小口,一直把它当作实验试验来看。我觉得将来中国要搞科技革新,就要有人来买科技股。过去中国资本市场没能力来进步承载如此的一些产业,所以不少好公司都到国外去上市了,而这次国家搞科创板,同时搞注册制改革,是真的来抓资本市场的核心,来为将来的年代打造真的的中国环境。所以买股票,买其他人的股票也有机会,自己去做革新、做科技企业,也有机会,所以这两边我都可以抓。

戴:目前根本不需要想着顶,一路都可以买。

刘:买到什么时间该恐惧呢?你赞同郭广昌先生说的3000点该贪婪6000点该恐惧?

刘:由于大势来了,这个势态不会随便地扭转。

戴:这个看具体状况,由于股市都是阶段性往上走的,若是个大神市,它也会有阶段性。假如每次非得要找到这个阶段性的顶,有本事可以这么做,没本事就傻傻地等个二三年、三四年。

戴:对,大势来了,最傻的人赚大钱,太聪明的人总是不赚钱。

刘:那你感觉你是聪明的人还是

将来新兴产业有投资机会

戴:我做股票要傻一点,创业的时候聪明一点。牛市里面要傻一点,熊市里边睁三个双眼也恐惧,也跑不赢。

刘:现在假如大家从产业投资角度捕捉一些策略机会,你会有什么策略建议呢?

戴:由于我在考虑将来,譬如证券市场的机会肯定建构在新兴产业的兴起。周期性的传统产业在今天和将来的十年八年,都会处于调整期,股票市场、资本市场要真的起来要有新的产业、新的企业。科创板现在申报了五十家八十家,第一批已经开始了。将来不是八十家,新的科技企业应该像大家过去的上市公司有三千家五千家,将来在这新的三五千家企业里面,通过比赛,出现一批像华为那样的公司。这是将来二三十年大家要期待的。这个期待就是大家今天做股票投资的人需要关注的。

戴:目前股票市场上涨的第一波,什么5G定义,都是虚幻的,没真技术的公司股票先涨起来了。第一波涨的都是马前卒,先锋,但基本上都是烈士,好公司应该在后面慢慢出来的,但这类先涨起来的定义就预示着一个方向。

刘:那从具体的板块来讲,譬如说目前资本市场上新能源、5G、医药,特别的火,你如何看。

刘:你感觉大概要多长时间这个好公司会慢慢冒出来啊?

戴:就像我要做这个产业,我一个人了解一个周期,要拉人、拉队伍、搞实验、做研发、做成商品到产品,这过程前前后后没七八年,如何可能有好的东西呢?

戴:没错,真的好公司是赛出来的,所以最好的东西是大伙看不明白的。了解的事情大伙都会做,一堆人干。

刘:大家要投资一家好的公司,他本身要沉淀这类价值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用人要用可以做增量和创造的人

刘:你是新沪商大商学院的导师,作为师傅,你最期望他们从你身上学到的是什么呢?

刘:那你过去误判的经验教训,有如此的案例可以推荐么?

戴:学经验教训,至于说如何学革新,我感觉革新是天生的,学不来。革新就是不安于近况的这种性格,是骨子里的东西,学不来。

戴:误判的主如果人不是事,对人看错了,事情没看错。我这个人常常静下心来考虑各种各样的将来,所以对这个年代的节点我是能把握得蛮准,倒过来弱点就是判人,判人就需要跟人多交往,喝酒、打麻将、旅游,一块混。

苏:你能否告诉大家,看人最主如果看什么?譬如大家常常讲德才兼备或是其他能力等等,有没一些核心的,根本的东西?

苏:但他可能是从增量当中拿到一部分。

戴:不同场景要各得其所,用人尽可能要用可以助你做增量和创造的人,最好这个人他能助你创造十分自己要一两分。最怕这个人想要十分自己只创造一两分。人都有贪心,你可以批评他贪婪,但他要的从哪儿来,是他一个人创造来的还是从其他人那里再分配来的是不同的。有的人非常会钻营不创造,有的人创造,但也要钻营。

戴:他应得的对吧,所以不同场所用不一样的人,应该如此说。

苏:今天听了戴总的一番谈话,大家看到情怀和追求在戴总身上看上去特别突出,但更要紧的是戴总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良性的进步,在情怀和商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然后不断地推进事业的进步。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创业资讯
点击排行
中国加盟网 - 品牌创业加盟,创业加盟找项目,最新招商加盟项目,创业项目加盟排行榜